当前位置:老域名购买查询-玉米号健康寒冬中逆势生长,互联网医疗“准独角兽”微脉如何破局?
寒冬中逆势生长,互联网医疗“准独角兽”微脉如何破局?
2022-10-16

文/ 《锌财经》杨洁

经济寒冬中,互联网医疗正表现出逆势生长的趋势。

根据国家卫健委、国家统计局、沙利文分析的综合数据报告显示,2016—2025年的10年中,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、线上问诊人次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7%、35%,而整个互联网医疗的渗透率将达到26%,医疗流量池正处于极速积蓄阶段。

互联网医疗产业的高速爆发,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普及;另一方面,每个人对健康的关注、投入正在持续增加。

2014年被普遍认为是“移动医疗创业元年”,2015年,有关部门出台的若干规划性纲领性文件,将“互联网+医疗”列入未来长期规划。资本迅速进入,催生一大批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司。

入局者的激增,也使得尚未成型的市场混沌起来,2016年下半年,市场进入寒冬期,在2017年,高达1000家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被注销。

2018年4月底,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,就互联网医疗的服务体系、支撑体系、监管和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。

政策的支持,加上资本对互联网医疗的跟进,让处在深化改革期的互联网医疗,迎来了新的机会。

互联网医疗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?如何把握新的机会,互联网医疗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?

在锌财经的科技主题月第三场线上分享活动中,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邀请了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。

微脉,以城市为单位,连接所有医疗健康资源,构建城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,向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预约挂号、报告查询、全流程支付、医生在线咨询和问诊、处方流转和药品配送、妇幼及慢病管理等服务。目前,已覆盖17个省份,合作城市70余个,合作医院近千家,用户超千万,服务覆盖超1.5亿人口,10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各类医疗健康服务。

锌财经:

你理解中的互联网医疗是什么样的?互联网医疗平台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需求?

裘加林:

我认为,理想的互联网医疗,就是以家庭为单位,所有家庭成员都能找到和连接到自己熟悉的、信任的医生,来持续地提供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,互联网的作用就是,通过连接和赋能,撮合医患间的基于信任的服务关系,并随时随地的提供服务。

当前的互联网+医疗健康能解决的,是三个方面的问题:

第一,给医生赋能。通过图文、视频、AI辅助诊断、处方流转和药品配送等,为医生提供各种线上线下诊疗的方法等;

第二是给患者服务,为患者提供更精准、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。随时随地,精准可及。

第三,是给医院赋能。在中国开展互联网+医疗健康服务,离不开医院,通过互联网化现有的就医服务、建设网络医院、开展专科运营等,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。

当然,互联网+医疗健康产业链很长,医药、流通、专科管理、新药研发、保险售卖和理赔、还有诊疗安全等……涉及方方面面,但当前我个人觉得,聚焦医生、患者和医院服务升级的模式,是比较现实的。

锌财经:

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难点和痛点在哪里?

裘加林:

目前这个行业的难点痛点还是比较多的,比如监管,定价,推广等。首先是监管,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,但从国家到地方、从地方政府再到医院、科室、医护人员……还是有较长的过程;

第二包括有偿服务,包括疾病体系,国家对互联网+医疗健康的各种创新服务还没有明确定价,一切都需要创新的体系去推动,需要在实践中把经验总结出来。做企业、做生意有很多种,比如你是做电商赚钱了,人家说你真牛;做餐饮做外卖的赚钱了,人家说你真牛;甚至做游戏的赚钱了,人家还是说你真牛。但是做医疗服务的,我开医院、做健康管理,赚钱了人家就说你真黑。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水平、服务能力获得阳光的收入,应该被社会认知、认可。我经常说——“让患者有选择、让医生有所得”。这个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。

锌财经:

可以梳理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阶段吗?

裘加林:

我14、15年做投资的时候,考察过基本国内主流的互联网+医疗企业,当时画了个互联网医疗演进图。

而互联网医疗的演进,我认为分为了4个阶段:

1.0浮云模式。十年前,医疗业将互联网挡在了门外,但医生与医生、医生与患者自发在互联网上建立起来了沟通,形成了医医社区和医患社区,这些模式都没有涉及到医院与数据。

2.0浮冰模式。七八年前,医疗业开了一扇窗,互联网能够进来了,但只能拿到部分号源,由此诞生了很多预约挂号平台(SAAS模式和单院模式)。这一模式与医院有关,但与数据无关。

3.0冰山模式。以城市为单位,实现本地医疗资源线上化,提供线上咨询、预约挂号、线下就医、报告查询、就医支付等服务,沉淀了数据、资金和医患连接等。这一模式将医院和数据紧密相连了起来,微脉正是其先行者和实践者。

4.0新医疗。以用户为中心,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,开展持续、精准、信任的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,这一阶段与医院无关,但数据成为核心。

锌财经:

互联网医疗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?未来互联网医疗会有怎样的走向?

裘加林:

我认为互联网+医疗健康的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清晰了,只是规模化的问题,这需要时间。

从当前公立为主、摆摊式服务、医保托底的模式 ,走向以患者为主、基于精准和信任的医患连接,基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AI等,实现随时随地的精准服务。

问题的关键,都是“量”的问题,一个是供应的量,医疗体系内的医生患者来参与的规模,才刚刚起来;第二个是需求的量,老百姓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。所以,微脉以城市为单位,高覆盖度的策略,其实是一个缩短市场教育的思路。

锌财经:

在这个行业的企业们,如何构筑自己的护城河,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核心壁垒应该是哪些能力?

裘加林:

医疗行业是一个分散化的体系,更是非市场化的体系,所以对从事互联网+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来说,医院的BD能力,运营能力很重要,一个是医疗行业资源的BD,第二个是运营,用户运营,医疗需求是高刚性低频次,用户的获取、留存需要很强的、不一样的运营逻辑。

对于互联网+医疗,运营才是核心。功能建设只是基础,所有功能不仅要有,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广给百姓使用。

在各地项目的推广过程中,微脉一直强调“有”和“用”的区别,在微脉的主要运营城市,微脉在整个城市的线上医疗服务(预约挂号、信息查询、支付交易、专病服务等)用户渗透率高至30%。

锌财经:

目前市场的竞争是否激烈?大致呈现一个怎样的格局?行业前几梯队的玩家主要的竞争点是什么?

裘加林:

就我自己的判断来说,2018年才是互联网+医疗健康的元年,一切都是刚刚开始。虽然有很多人尝试,但是中国很大(333个城市)、医院很多(大大小小三万家),加上医疗行政管理的分散化,竞争程度其实并不是很高。现在大家还是在模式上各自实践,微脉定位三四线城市,通过“农村包围城市”快速布局市场,我觉得现在不算激烈。

好的医疗资源都在大城市、大医院,很多人这么多年来都在啃大地方,但我们不凑热闹,往三四线城市走,我们通过连接本地所有的医疗资源,覆盖本地所有医院,形成本地城市老百姓认知“看病上微脉”,在单个城市打歼灭战,扎得更深。

锌财经:

现在不少互联网医疗尝试走到线下,为什么有这样的趋势,走到线下的机会和挑战是什么?

裘加林:

这和互联网+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演进相关,2018年国家政策放开后,行业才真正起步,一些起步早的企业,由于模式问题和市场供需,未能做流量变现,医疗健康本身也不是流量变现生意。

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,例如资本压力,营收压力,他们需要尝试新的模式,例如一些企业在开线下诊所,或者药店,这些都是一种探索。但是我个人认为,这些都还早,我觉得通过互联网去优化医疗服务(挂号、支付,报告查询等),实现“医疗+互联网”后,用互联网去创新医疗服务,实现“互联网+医疗”,医患基于信任连接后,才可能会走到线下。

微脉暂时还没有去开线下诊所的想法。走到线下,有机会也有挑战,挑战就是:老百姓对医生其实还没产生认知和信任,更多的是对医院的认知。第二个,看病是一件重要且低频的事情,老百姓会选择比较信任的地方,所以线下诊所是需要老百姓有一定的信任基础,才能规模化。

锌财经:

今年政策的新规,会让这个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吗?

裘加林:

答案是肯定的,新规的发布,给行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。简言之即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26号文的官方政策解读,“做优存量,做大增量”。

做优存量是指,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医院优化升级原有医疗服务,实现“医疗+互联网”便捷就医;第二个阶段,做大增量,就是拓展服务的空间和内容,这是“互联网+医疗”,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和创新医疗服务,用微脉的话说,就是“让每个患者得到至少一项专属服务”。

所谓监管领域的创新驱动,以前不让你创新,现在让你创新了,只要允许,这个行业会越来越繁荣,因为“高手在民间”。一定会有新的公司进来,因为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,就像马拉松,现在才跑了几公里都不到。

锌财经:

新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?科技给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了哪些推动?

裘加林:

我认为“互联网+”,不仅是一个技术,不仅是一个工具,不仅是一个连接的平台,更是一个监管对创新容忍的机会。大众创新、万众创业逻辑,源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的创新发展四要素,四个要素里最关键的是对创新的容忍。

创新,分为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,从短期内看,科技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影响没有那么大,现在更多的是模式创新、市场创新带来的驱动。

锌财经:

医患之间建立联系后,互联网医疗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互联网带来了相关的大数据,在应用这些数据的过程中,有哪些新的问题?

裘加林:

短期来看,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,让医患之间有了连接,老百姓看病,到医院接触医生是非常短暂性的、随机的连接,而互联网可以让两方有更紧密的,信任的连接,这是本质。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只有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,可以有更多的服务。

另外,在线问诊对患者大多数情况下,起到安慰作用(大多数的健康状况,其实你只需要专业人士的安慰),让用户放心,当然,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,或固定的医患连接,互联网+医疗服务可以延伸到处方等服务,医疗的本质是信任,线上服务再好,也抵不上面对面的沟通。互联网医疗扮演的是一个链接医患的服务平台角色。

很多的诊疗行为还是通过平台引导到线下进行,平台只是赋予连接医患和管理患者等功能,这也是为什么微脉一直坚持做本地化的服务,就是基于就医行为的属地性,把所有的本地化医疗资源全部打通,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更广泛的场景中,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。

锌财经:

都说互联网医疗是一个需要持久坚持的行业,为什么选择从事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?

裘加林:

我觉得实际的例子:一位单亲家庭的初中男生,患有严重抑郁症,在一次极度沮丧后,选择喝农药自杀,求生本能让他下载了微脉。他花了十块钱,与当地医院的心理医生聊上了。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医生,很快察觉出了不对劲,随即引导男孩到医院接受治疗,并通过一来二去的沟通和开导,最终让小男孩放弃了自杀,一个年轻的生命得以挽救。

试想,如果没有微脉,小男孩会自己去医院吗?很难。前往医院、挂号、等待、面诊,对于一个本就抑郁的小男孩来说更不容易,而网上的沟通更加能够使他接受,能够敞开心扉沟通交流,而不必担心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,也使得自身的心底的抑郁和灰色情绪得到释放。

同样,即使他家人带他去医院看同样那个医生,医生会在众多患者中更加关注小男孩吗?也很难。那为什么同样两个人,在线上连接了,反而就改变了结果了呢?

另外一个场景,你是一个医生,急诊上夜班,没想到晚上连续来了五六个急诊病人,从晚上忙到早上八点,下班了,你的感受是什么呢?同样是你,在外旅游,有游客突发事件,你急忙上去急救,救活了,你的感受是什么吗?一晚上夜班你救了五六个人,下班时你大多感到很疲惫,而在外旅游你救人了,你满满自豪感,还想着救命不留名。这是为什么?

成就感并不总取决于结果,更多源自你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改变。互联网+医疗健康,并不是取代医院,而是一定程度上,做医院没有做到的事。让病人有更多诊疗和健康服务的选择,让医生有更多主动的改变。

锌财经:

您认为资本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,是一种助推吗?

裘加林:

资本只是手段,就好像你要到达一个目的地,你是走路、还是自行车还是汽车?则取决于是否是比赛,如果不是比赛,那么方式方法就看你喜欢了,也许你在乎的不是目的地,而是沿途的风景。如果是比赛呢?你当然选择速度最大的工具。

资本只是工具,不是贞洁牌坊。用不用这个工具,看你是否需要,并不是用了,就表示你失去贞洁了。